发布时间:2025-10-15 17:09:49    次浏览
东亚讯(记者王小林)每个脑瘫患儿,对其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打击。对于脑瘫儿童来说,康复治疗是他们唯一的希望。26日,记者走进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记录下正在康复的脑瘫患儿及守望他们的“白衣天使”刘春华的幸福和辛酸。儿童脑瘫康复治疗师刘春华,今年28岁,她刚刚成为2014年吉林好青年的候选人。5月26日早晨,记者在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见到了刘春华。每天7时,她都会将康复室打扫一遍,然后打开门,静静地等待前来治疗的孩子们。8时,康复室内走进来第一名患儿,刘春华开始了半个小时的康复课程。彤彤(化名)只有4岁半,伴有严重的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跟在她身后的家人紧张地盯着刘春华,在家长眼里,刘春华就是一种希望的象征。针对不同脑瘫患儿的不同症状,康复治疗师会对孩子进行各样的肢体牵拉。患儿们也有疼痛感,常常嚎啕大哭,但刘春华却只能“硬”着心肠。因为牵拉力度不够,动作不到位会影响治疗效果。“刚参加工作时,孩子一哭,我也跟着哭。”刘春华说,但如今的她不再轻易流泪了,而是边训练边给孩子更多的安慰。“我们要是心软了,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康复治疗师有很多人不了解是一个什么概念,有人说是老师,有人说是医生,刘春华觉得更像是医生、老师、压力回收站、保姆的综合体。康复课程结束,刘春华抱起小彤彤,贴贴脸,或者轻轻地亲一亲她。作为孩子的康复师,她更要懂得如何鼓励孩子和安慰孩子。刘春华说,自从康复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有547名脑瘫患儿在这里进行治疗,其中一部分孩子在离开这里后,背起了书包,走进课堂。“5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至今已有20多个孩子融入到社会里,有的孩子还会写信给我。”刘春华说,有的时候会觉得十分辛苦,可每当看到家长因孩子的进步而充满希望,并流下眼泪时,她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委屈都是值得的。“看到这些孩子的笑容,心里却是酸酸的,多希望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刘春华说,虽然这些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发育滞后,不能正常与人沟通,但是他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憨憨的笑容。“这种笑容让人无法抗拒,他们就像是折翼的天使。”“每次我见到那些康复的孩子,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刘春华说,作为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脑瘫学科带头人,让她十分欣喜的是,如今的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脑瘫康复业务已经成为了重点民生工程,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经过免费治疗,开始了新的生活。